欢迎您光临云南昆明易安达货运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公司简介 新闻中心 服务项目 物流网络 货运知识 展示中心 客服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桥头堡”战略与云南物流人才培养策略
双击自动滚屏 【浏览字体: 收藏本页   复制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从调整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格局的高度,提出了“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要求。2011年3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将云南“桥头堡”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现代服务产业的物流业,已被列入国家十大调整振兴规划产业,我国物流业进入了全方位的调整与发展时期。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大幅增加,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高等学校是培养物流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目前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物流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

红河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自从2008年开设以来,从最初的招生70人发展到现在的7个班,共有407人。通过两年的建设与发展,虽招生上了一定的规模,但在专业定位与方向设置、办学模式、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本文提出红河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

1.专业定位与方向设置

红河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主要在地方。立足云南省和红河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把服务区域经济放在首位,并依托地域优势,突出区域经济特色,为云南省和红河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物流应用型人才。这既是红河学院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目的,也是制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认真考虑的定位和方向。

红河州的物流发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红河州 提出了“十二五”加速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目标,即“推进和完善运输网络、信息支撑网络、物流园区(中心)等三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基于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和配套的物流基础网络,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构筑以昆(明)—河(内)—海(防)国际经济走廊为主轴,以个旧、开远、蒙自和建水滇南城市经济圈为中心、河口、金水河口岸等为重要节点的区域性物流基地,构建国内国际双向区域性物流服务网络,成为面向东南亚的国际物流枢纽和中国—东盟国际物流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建设蒙自为重点的滇南城市经济圈半小时物流核心圈,河口口岸物流片区为依托的河口-老街国际物流合作区,以及弥勒、建水、金水河口岸贸易三个区域性物流中心,形成‘一圈、一区、三中心’的物流发展格局”。根据红河州加速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实施的需要,红河州和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对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第三方物流管理人才和国际物流人才提出迫切的需求。因此,红河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应该定位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企业物流、第三方物流和国际物流等方向。

2.办学模式

基于以上对专业与方向设置的思考,结合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物流人才需要考虑,红河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应采取以下办学模式:

2.1特色的办学模式

特色办学的模式集中体现在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即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够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流人才;这就要求设置特色的专业课程和特色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建立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以适应和满足我校特色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和实践的需要。

2.2 开放的办学模式

办学模式的开放主要是要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三方面的开放。课程体系开放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置一些 固定的专业性强并发展较成熟的课程;二是预留出一定的机动学时和学分,用来设置具有前瞻性的新课程;同时,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上,也要为介绍该课程的前沿理论和企业实践留出机动课时,以体现教学内容上的开放性。

要实现教学资源的开放,学校就要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办学模式,校内教学资源积极向外对社会开放。同时也要积极利用社会的教学资源,经常聘请校外的专家学者和具有实践经验的物流企业管理者举办专业讲座,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角,定期组织学生到物流企业和物流相关企业,如红河烟草集团、红河运输实业有限公司、云南锡业等进行专业见习和实习。

2.3教学、实践和科研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

专业教学是人才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应摆在人才培养的第一位。科研作为教学的辅助,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并对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补充和完善。实践则是教学的有益补充、科研的研究对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专业实践基地,与企业在理论研究、学生实践及职工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

3.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和比较成熟的院校相比,红河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在某些方面还存不合理之处,如,培养目标定位或表述不准确,缺少特色、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对于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除了考虑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外,重点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3.1考虑突出特色

截止到2011年,我国有342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各高校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设具有特色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作为地处中国西南边疆的一所高校,红河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被列为第六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可以充分依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培养服务地方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人才,作为红河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

3.2 考虑为地方培养具有“五种能力”物流人才的需求。物流管理是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这是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在设置课程时,要特别注重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创业课程及素质拓展类课程的合理设置。

3.3 考虑云南“桥头堡”战略下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上面分析的专业定位和专业方向,在设置课程时,应考虑到红河州要建设成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物流的重要枢纽和节点这一目标,以及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注重“东盟”特色课程的设置。作为面向 东南亚、南亚的国际物流方向的学生,需要有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学校在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和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应用能力的同时 需要提供环境让其必修东南亚国家语言,如泰语、越南语等,以满足东南亚物流的需要。

3.4 考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红河学院在“十二五”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今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方向,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这要求除了课程体系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保持先进性外,还要体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的相互协调。

基于以上分析的专业定位、课程体系特点和学校对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的要求,建议红河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采用“2+1+1”的模式对现有模式进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现在课程设置上 主要有以下几点:

3.4 .1考虑“宽口径、厚基础”的需要, 在第一、二学年按照工商管理学科大类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东南亚语言课程,目的是让学生 学习专业课前掌握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必要的东南亚语言基础;

3.4.2 考虑学生专业方向发展的需要,从第三学年开始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到第四学年的上学期再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按照企业物流、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和国际物流四个专业方向设置专业课程。

4. 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理论教学内容来自实际生产中的物流及其相关业务的作业流程。高等学校的物流人才教育在重视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对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改变传统的物流教学方法为实验课程教学可改善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验所带来的学生动手能力欠缺的问题,并能开阔专业视野,深化思维,实验教学不仅是某一段时间的做法,而应贯穿于大学物流管理教育的全过程。

红河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始建于2008年,由于是新建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还在起步阶段,专业课的教学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学生实际动手实践能力不够强,暂时还无法满足物流管理专业知识面宽、实践性强的要求。因此,红河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还只能算作为“准人才”,要使其想成为真正的物流人才,还需要经过系统的实验教育与实践学习。 因此,建议加快商学院实验中心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尽早构建出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议从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践两方面考虑。

校内实验主要是物流管理仿真模拟实验。 根据学校的条件和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可以建设一个物流仿真模拟实验室,通过建立物流系统仿真模拟实训环境,使学生在学校内就可以进行直观的物流仿真模拟实验,实现对物流业务活动关键环节的模拟,以加强和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操作的培养。

校外实践方面,首先要建立实习基地,并采取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三段式”模式,认知实习是在完成学科平台课程课堂教学任务后的一个认识型教学环节,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 目的是通过将已经学过的基础课程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对 物流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业务领域和技术岗位产生感性认识,进而为下一步学好专业课奠定基础。将专业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主要是在完成 现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仓储与配送管理》等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后的专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最重要的也是最后一个环节的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的最后一学期。通过专业实习,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对物流业务知识熟悉程度和专业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培养社会基础。


5. 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红河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的专业,目前还存在着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和现有的物流教师专业功底欠缺两个主要方面的问题。由于缺乏物流专业师资,部分其他专业的背景的教师转到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上,但这部分教师多数只是专业相关或仅仅是读过一些物流方面书籍或学过某些物流课程,对物流管管理的专业教学缺乏扎实系统的专业训练。甚至很多教师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对物流的实践缺少必要认识。而物流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教学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实践性很强,要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因此,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建设一支专业基础强、结构合理的物流管理的师资队伍,这也是红河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要解决红河学院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上考虑:

5.1 从量上考虑,可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种方式解决,具体为:

5.1.1通过积极引进人才来补充专业教师队伍数量,重点是引进专业对口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5.1.2鼓励和支持现有的部分专任教师转型。有计划地选送专任教师到国内外进行短期物流管理教学培训,学习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经验和改革思路等,不断应于红河学院的物流管理教学与改革中。

5.1.3外聘兼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部分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师可以聘请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来兼任。同时,也可聘请兄弟院校的专业教师作为兼职教师,缓解专业老师缺乏的困境。

5.1.4可采取聘请身居要职的企业或政府职能部门的专家为客座教授的办法,不定期来学校为学生作物流专题讲座。

5.2从质上考虑,具体为:

5.2.1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区别于其他工商管理类专业,物流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专业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加强与物流企业、行业的联系,需专门抽出时间到企业去学习、考察、了解和调查情况,以此丰富教学和科研内容;同时密切了解和关注当前社会物流发展的趋势和前沿问题。

5.2.2 注重教师创新素质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来自专业教师的教学,承担专业教学的教师应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要不断学习物流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探索新问题,努力做到不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总之,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是红河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中的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认真规划,尽快建立和培养出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的专业教师队伍。

作者简介:孙良涛,男,理学硕士(Assumption University ),红河学院副教授,网络与电子商务专业,主要从事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与网络创业、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双语)、理财与生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荣获红河学院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和“教学能手称号”;此外还获红河学院“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先进工作者”、“红云园丁奖”等荣誉。主持和参与各类课题13项,出版专著4部,公开发表论文共35篇,参编教材一部。

主要研究方面: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

主持研究红河学院博硕课题,“电子商务对云南经济发展影响研究”科研项目并获优秀结题项目;云南省教育厅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云南农产品物流管理研究”,出版相关著作4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7篇;主持“红河学院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研究”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和“蒙自物流业与物流市场发展情况调查”调研项目。参与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课题“越南西北各省与中国云南省合作发展机制研究”项目和《红河学院学术文库·滇越合作基地系列丛书》专项项目“滇越边境合作发展研究”等。

 
 
 
  上一篇: 云南快递业跨境发展步入快车道 未来昆明或成国际快件集散地
  下一篇: 2015年物流行业展望:跨境物流机遇多
 
相关阅读:
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如何对企业物流活动进 
云南加速完善交通体系 
2015年物流行业展望:跨境物流机遇多 
“桥头堡”战略与云南物流人才培养策略 
云南快递业跨境发展步入快车道 未来昆明或成国际 
 
 
 
建议使用IE6以上版本浏览器,在1024*768屏幕分辨率下浏览本网站 Copyright (C) 2006--2015 云南昆明易安达货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昆明浩宏物流广场附1幢1号 电话:0871-67266608 67366999  传真:0871-67366333 手机:13987131678 13099990388
网址:www.yianda.cn E-mail:kmyad333@sina.com.cn